OKG Research:本周GENIUS法案与香港条例交汇 稳定币立法为何此时提速?
美国参议院和香港立法会本周几乎“前后脚”就稳定币监管迈出关键步伐:前者以压倒性优势通过GENIUS法案的程序性动议,为美国首部联邦稳定币法案扫清障碍;后者则通过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三读,使香港成为亚太地区首个确立稳定币牌照制度的司法辖区。东西方立法节奏的高度重合,不只是偶然时机的碰撞,更是对未来金融话语权的竞逐。
稳定币年交易量或将在2030年突破100万亿美元
据OKG Research不完全统计,当前全球稳定币市值已接近2500亿美元,过去5年间增长超过22倍;2025年年初至今,链上交易量突破3.7万亿美元,全年预计将接近10万亿美元。以USDT、USDC为代表的美元稳定币已在新兴市场普遍用于交易汇款,部分地区规模甚至超过传统支付系统。稳定币已从边缘资产跃升为全球支付网络与主权竞争的关键节点,美港几乎同时加速立法,意味着全球稳定币市场已进入合规加速期。
基于此,OKG Research参考渣打银行此前测算模型,并结合当前监管信号释放节奏与机构资金态度,在保持当前稳定币周转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,测算得出:
在全球合规框架逐步铺开、机构和个人广泛采用的乐观情境下,全球穩定幣市場供應量在2030年將達到3萬億美元,月度鏈上交易量達9萬億美元,年交易總量或突破100萬億美元。这意味着稳定币不仅将与传统电子支付系统比肩,更将在全球清算网络中占据结构性基础地位。就市值体量而言,稳定币将成为继国债、现金、银行存款之后的“第四类基础货币资产”,成为数字支付与资产流通的重要媒介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在这种增长趋势下,稳定币的储备结构也将对宏观经济产生反馈效应。OKG Research此前曾推出,稳定币的现有规模消化了约3%即将到期的短期美债,在海外美债持有者排行榜中位列第19名。
考虑到GENIUS法案明确要求100%以高流动美元资产作为储备,短期美债被视为主要选择(目前USDT/USDC储备资产中超过80%与美债相关。)若按50%配置比例估算,3万亿美元市值将对应至少1.5万亿美元的短期美债需求。这一规模已接近中国或日本的海外主权买家当前的美债持仓,稳定币有望成为美国财政的“最大隐形债权人”。
美港稳定币监管框架对比:分歧中的共识
尽管美国与香港在立法路径与部分细节上有所差异,但在“法币锚定、足额储备、持牌发行”等基本原则上形成高度共识。
GENIUS法案限定“支付型稳定币”,即锚定美元等法定货币、承诺1:1可兑回、不得附带利息收益的稳定币,强调其非证券属性,意在防止稳定币演变为具投资属性的金融产品。香港则在保障1:1足额锚定前提下,暂未限制利息收益与锚定结构,寻求在美元主导的稳定币市场中开辟新赛道,并为未来创新保留空间。
储备要求方面,美港均要求足额锚定高流动性资产,但GENIUS法案明确限定合格储备资产类型,包括T-Bills、现金及回购协议等,并要求每月审计;香港亦要求审计与隔离托管,但储备资产种类并未完全限定。
在制度架构上,GENIUS法案采用“联邦-州”双轨制,为稳定币发行提供三种路径:银行或其子公司申请发行稳定币,受美联储、FDIC等银行监管机构监管;非银行机构可向OCC申请成为联邦许可发行人,或通过州监管机构获取牌照。香港则由金管局统一发牌,且要求无论稳定币发行方是否设于香港,只要锚定港元或主动向香港公众提供服务就须申请许可。
境外发行人管理方面,GENIUS法案明确禁止未许可的海外稳定币在美国市场流通,授权财政部设立“非合规稳定币名单”,并通过美国数字资产服务商阻断其流通路径;香港则主要聚焦锚定港元的稳定币,对非港元稳定币保持开放。
这些制度差异背后,反映出两地在稳定币定位上的不同诉求。美国以维护美元主导地位、服务财政结构性融资需求为主,推动稳定币成为链上美元的延伸形态;而香港则希望在不损害本地金融稳定前提下吸引全球Web3项目落地,在很多细节方面留出了政策弹性空间,旨在打造一个受控但有开放性与兼容性的亚太合规创新试验场。
稳定币监管落地如何影响Web3生态?
稳定币监管落地的真正意义,在于为Web3的大规模采用提供了支付与结算根基。
在DeFi领域,尽管USDT、USDC等稳定币已是链上金融创新的重要结算资产,但缺乏明确法律地位与追责机制,导致机构难以直接参与。若Genius法案等稳定币监管框架相继落地,合规发行人提供的稳定币将成为“合规DeFi”的清算核心,协议将嵌入更多KYC、AML与资产识别模块,去中心化金融将逐步演变为“可审计的链上金融网络”。
在Web3支付体系中,稳定币监管落地将打破过去支付场景与资产流通之间的灰色界限,使得稳定币真正从“交易中介”走向“支付通道”。OKG Research观察到,自Visa宣布累计稳定币清算量突破2.25亿美元以来,已有多家支付科技公司陆续将稳定币嵌入其商户结算流程;Web3钱包则以稳定币为默认支付资产拓展充值、打赏、订阅等微支付场景。链上支付正由“加密圈内转账工具”向“企业级金融接口”转变,而合规化是这场转型的必要前提。
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全球清算结构的重塑:稳定币以1:1锚定法币的方式,打通了本币与链上资产之间的连接口,同时又不依赖银行账户体系,可“点对点”实现清算,这意味着未来跨境支付、链上贸易融资、RWA派息等场景中,稳定币可能取代传统银行作为资金流通中枢。
过去我们讨论Web3大规模普及,过于聚焦技术突破与用户体验,而忽视了基础资产合法性。如今合规稳定币提供了“最后一块拼图”:它既是制度认可的交易资产,又具备链上流转的可编程性。它既是美元、港元的数字镜像,又可以直接调用于DeFi协议与NFT交易中。
换言之,稳定币不是Web3的附属物,而是推动其迈向主流的原力之一。在合规稳定币的支持下,从RWA资产交易到链上工资发放,从跨境清算到Web3支付接口,稳定币将成为推动链上经济大规模普及的“基础设施资产”。
(责任编辑:新股)
-
那么,一个互联网产品,如果切入的是低频率的产品或服务场景,即使你千方百计让用户安装了你的App,关注了你的公众号,当用户产生类似需求的时候,多半也是想不起你来的。...[详细]
-
10月31日华泰柏瑞量化创享混合C净值增长0.16%,近3个月累计上涨20.14%
在一片烧钱比赛的场景中,乐淘内部有人担心,烧钱会把自己“烧死”,但是毕胜认为,应该烧钱做大规模,有了规模才有机会融资,最终在长跑中战胜对手。...[详细]
-
上海盛资,是上海盛大旗下子公司参与GP的有限合伙企业,为公司的第四大股东,持有公司6.267%股份。...[详细]
-
互联网金融行业早已进入洗牌期,在最后竞争厮杀的阶段,谁能拿到低成本的资金,谁就能开展并购,扩大业务规模,加速行业二八划分。...[详细]
-
First Ledger 表示无需担心 XRP 价格,因为 XRP 是标准
但自2008年后,俏江南开始了疯狂的“上市之路”,却是不争的事实: 从2008年到2012年,俏江南新开了30多家门店,2013年又新开了10余家门店,但这样的速度还是远低于...[详细]
-
短视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火热,到底有没有泡沫不是不能讨论,但是吴晓波的这篇文章,不到1000字,全文共有3处主要论据,全部有明显的错误。...[详细]
-
让我惊奇的是,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方法是我之前从未想到过的: 1.现有业务的衍生。...[详细]
-
上海交通大学轨道交通高管班项目主任汪峰也指出: 随意扫陌生人二维码存在安全隐患,从技术角度而言,一些别有用心者会伺机获取他人隐私信息,甚至将黑客软件植入他人手机。...[详细]
-
(3)对站长来说,我的网站都有机会进行优质展示了,是好事。...[详细]
-
如何增强企业级服务的营收能力 企业级服务做到盈利是非常非常难的,包括国外一些公司,有的做了10多年,也还在亏损的状态。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