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正确报火警,关键时刻的救命指南_如何正确报火警
火灾是突发性极强的灾害,能否在第一时间正确报警,直接关系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,据统计,我国每年因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元,而其中约30%的案例因报警延误或信息错误导致救援受阻,掌握科学的报火警方法,是每个人应具备的生存技能,本文将系统讲解报警流程、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,帮助您在危急时刻冷静应对。
报火警的核心三要素
准确描述火灾地点
消防部门接警后最常遇到的难题是报警人无法提供精确位置,正确的做法是:
- 优先报出标准地址(如"XX区XX路XX号XX大厦5层507室");
- 若在陌生环境,立即观察周边标志性建筑(如"商场东侧200米的红色公寓");
- 使用手机地图定位功能辅助说明,但不可完全依赖(GPS在室内可能偏差)。
案例:2023年杭州某小区火灾中,报警人因只说"在小区最里面那栋楼",延误救援8分钟。
明确火势与危险源
接警员需要根据以下信息调配救援力量:
- 燃烧物质:电器、燃气、化学品等(电动车电池火灾需特别说明);
- 火势规模:用直观对比描述(如"半个房间着火""蔓延至二楼");
- 特殊风险:是否有爆炸物、被困人员、行动不便者等。
保持通讯畅通
报警后应:
- 开启手机扬声器避免占用手部;
- 如信号中断,立即用固话或他人手机重拨;
- 听从调度员指导完成前期处置(如关闭燃气阀)。
大多数人忽略的关键细节
报警时机:早于灭火尝试
国际消防协会建议发现火情后:
① 先报警 → ② 通知周边人员 → ③ 尝试初期灭火,实验证明,普通灭火器仅能控制3分钟内的火势,延误报警是重大风险。
非语言报警方式
当无法说话时:
- 手机编辑短信发送至12110(部分省市开通火警短信平台);
- 敲击金属管道制造规律声响(国际求救信号为SOS节奏:3短3长3短);
- 夜间可用手电筒频闪求救。
涉外场所的特殊处理
在机场、港口等区域:
- 英文报警需强调"Fire emergency";
- 使用国际通用术语(如化学品火灾报UN编号);
- 发达国家还需提供建筑物消防平面图编号。
典型错误与纠正方案
错误1:挂断电话过早
某消防支队数据显示,42%的报警通话短于20秒,正确做法应等待接警员确认所有信息,并记录出警编号。
错误2:夸大或弱化火情
描述火势时避免主观判断(如"快爆炸了"),应客观陈述现象:"液化气罐阀门处喷出1米长火焰"。
错误3:多人重复报警
组织现场人员分工:1人专职报警,其他人引导疏散,2019年上海某商场火灾中,同一火情接到137个报警电话,严重占用应急资源。
不同场景下的报警策略
高层建筑
- 优先使用消防电梯旁的紧急通话装置;
- 说明起火楼层和烟囱效应情况(烟气是否沿竖井扩散)。
野外火灾
- 使用地理坐标或地形特征定位(如"北纬30°12',近水库西岸");
- 报告风向风速(用旗帜/草木摆动判断)。
交通工具起火
- 公交车/地铁应优先触发紧急报警按钮;
- 隧道内需注明距入口距离(如"延安隧道南口向内2公里处")。
报警后的科学自救
完成报警仅是第一步,后续行动包括:
- 设置明显警示标志(如路口安排人员引导消防车);
- 准备建筑图纸、化学品安全说明书等资料;
- 记录火灾发展时间线供后续调查。
消防专家指出,从发现火情到消防队抵达平均需8-15分钟,这段时间的应急处置同样关键,建议每个家庭定期进行火灾报警演练,将本文内容打印张贴在电表箱等显眼位置,冷静、准确、高效的报警,可能挽救数十条生命。
(全文共计798字)
(责任编辑:白银TD)
-
资本的涌入更加奠定了现在狼人杀“第一网红游戏”的地位。...[详细]
-
这些表单可以提供很多信息,比如meta描述的长度,页面标题和每个页面上的字数。...[详细]
-
90后明星创业公司为何多以失败告终? 那么,从现在的创业领域来看,90后创业确实是失败了吗? 据深圳某大学调查发现,自2010年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160个创业团队,其中只有12家企业目前...[详细]
-
然而随着全民创业进入深水区,这部分依赖创始人名气的初创公司渐渐隐没在大众舆论之中。...[详细]
-
推荐最安全的冷钱包下载使用 玩家评价最好的十大冷钱包安全性高
这款产品可以算是国内首款针对互联网医院门诊费用的补偿保险...[详细]
-
昨天除了马云爸爸的文章,被礼物说的裁员内部信意外刷屏了。...[详细]
-
等到这个钱快没有的时候,腾讯马上就要陷入困境了,突然找到了一个商业模式:他们发现卖游戏道具,甚至是卖面孔都可以卖出钱。...[详细]
-
在这里我对“连续创始人”的定义是之前至少成功过一次。...[详细]
-
纪中展(知识分子):如果从内容付费的角度来讲我极不看好,天花板极低、用户太少,想收费的人太多。...[详细]
-
一方面,当私募市场估值已经过高的时候,这些“傻钱”的进入会继续抬高初创企业的估值,长期处于错失恐惧心理的投资者不愿错失机会一哄而上,营造出“处处都是下一个Fac...[详细]